信息中心

10月29日下午,沐鸣开户第十九期青年教師學術沙龍在江灣校區化學樓A7032順利舉行。本次學術沙龍活動由沐鸣开户分析化學教工黨支部承辦🧑🏿💻,邀請王尚風青年副研究員和張洪新青年研究員作主題報告🟡。
王尚風青年研究員以“新型分子探針驅動活體可視化”為題作主題報告🏄。在報告中🦗,他認為活體成像技術是未來探索生物信息的關鍵🫖⚾️,尤其是在活體中探索細胞功能和行為等方面,同時也可以輔助醫生在臨床手術中做出更安全的決策。據此👎🏼,他介紹了團隊的幾項主要工作:一、抗熒光淬滅的近紅外菁染料探針,使得活體成像更深、更清晰、傳感更精準;二🤹🏻、發射大於1500nm的新型分子探針體系,實現可同時捕獲多個生物信息並解析其時空聯系的多重成像技術;三🥵、近紅外第二窗口磷光親金屬寡聚物,利用長壽命磷光實現時間門控成像,避免組織的近紅外自發熒光幹擾;四、基於反芳香性規則的染料開發新路徑,克服方向性體系結構與帶隙大小調控之間的矛盾;五、基於化學遺傳學的近紅外探針工具,利用HaloTag蛋白實現遺傳學和化學的融合。最後,他對本報告的研究進行了小結,基於探針驅動技術🧎♀️➡️,未來旨在實現實時、動態、精準的術中導航與診斷,並逐漸推動更深、更完整⇒、更真實的活體生命可視化。
張洪新青年研究員以“稀土紅外熒光探針用於活體成像分析”為題作主題報告。在報告中,他深入探討了活體成像技術的最新進展🪂,以及在疾病檢測和輔助治療中的應用。其團隊基於熒光壽命成像系統和熒光壽命成像探針實現了活體多重成像分析和定量檢測🦹🏻♀️,同時開發了長波激發/發射(>1600nm)熒光探針🧜🏼♀️,實現活體動態多重成像🦕。他介紹了其團隊的幾項主要研究工作🍋:一、活體熒光壽命成像:開發近紅外二區激發/發射納米體系實現深組織的壽命成像😆;開發熒光強度和壽命獨立調節體系用於高準確性的壽命成像🙍🏻♀️;響應型稀土熒光壽命探針用於腫瘤早期檢測🫴🏿🙇🏿♀️;開發長波長吸收的POM用於活體化療藥物引起腸炎的檢測。二、活體動態多重成像:1640nm和1710nm探針的開發用於活體顯微動態多重成像、活體寬場動態多重成像🌛。
與會教師就兩位老師的報告內容進行了熱烈地交流討論🖖🏻,現場學術氛圍濃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