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延金-銅單晶界面在串聯電催化CO2製備多碳醇中的動態重構
時間👩🏼‍🚀:2022-09-16 瀏覽次數㊙️:992

電化學二氧化碳還原(CO2R)有望以可再生電力能源將CO2轉化為有價值的燃料,維持碳平衡,因而備受關註🉐。高經濟附加值的C2+化合物(如乙烯🧑🏻‍🍳👩‍🌾、乙醇、正丙醇等)在化工產業和國民經濟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眾多催化劑中,金屬銅(Cu)基化合物是目前主要能夠進行碳碳耦合產C2+燃料的催化劑👱🏿‍♂️。然而,單質Cu表面上C-C耦合需要較高的過電位,且在大多數情況下選擇性和產率較差🫶🏿,阻礙了其實際應用。設計雙金屬串聯催化劑調控關鍵中間體在Cu表面的結合能🪬,是提高C2+產物選擇性的有效手段🟰。在該體系中👰🏿‍♀️,CO2R過程可以拆分成兩個連續的步驟,即先在高選擇性的催化劑(如Ag、Au等)將CO2還原為CO💆🏽,隨後在Cu上進行C-C耦合成C2+產物🧑🏼‍✈️。迄今為止,Cu基雙金屬的研究大多從理論的角度理解了活性位點及反應機製,缺乏對在CO2R過程中真實活性位點的研究,特別在金屬結構動力學不穩定的前提下。

鑒於此,沐鸣平台張黎明課題組以外延Au-Cu異質結構作為模型結構研究了雙金屬電催化劑在CO2R過程中的重構/相變。電化學測試表明結果顯示,相比於單質Cu,外延Au-Cu有效提高了C2+醇的產率和過電位👺📈,抑製了碳氫化合物的產生。原子尺度表征表明,在CO2R反應後👩🏽‍🎓,初始相分離的Au-Cu界面在Cu(0)氧化還原作用驅使下轉變為獨特的AuCu合金支撐的外延Au@Cu核殼納米團簇結構。結合原位傅裏葉變換紅外光譜、有限元模擬和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研究結果證實原位形成的AuCu合金及Cu納米殼分別為CO2至CO和CO至C2+醇的活性位點👩🏿‍⚖️,且*CO的局域富集是C2+醇穩定生產的關鍵🖕🏻。這項工作填補了CO2R雙金屬界面動態重構的研究空白🏋🏻‍♀️,並建立了一個從原子尺度理解串聯催化CO2至C2+醇的範例。

上述研究成果以“Dynamic restructuring of epitaxial Au-Cu biphasic interface for tandem CO2-to-C2+ alcohols conversion ”為題在線發表於期刊Chem上。沐鸣开户張黎明青年研究員♋️、華東理工大學戴升教授和北京大學劉開輝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沐鸣平台為第一完成單位🚴🏼‍♂️。該項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的大力支持。

圖⛰:Au-Cu雙金屬在CO2R過程中結構重組高分辨TEM表征圖及Cu(0)氧化還原驅動機製示意圖。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2451929422004296?via%3Dihub




沐鸣开户专业提供:沐鸣开户沐鸣沐鸣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沐鸣开户欢迎您。 沐鸣开户官網xml地圖